摘要

竹内好曾综合主题、结构和技巧等因素将《呐喊》中的篇目粗略分为六类,《故乡》和《社戏》同被归入第四类,即"最适合于李长之所说的‘抒情性’的作品"(1)。乍看之下,《故乡》《社戏》同为以第一人称回忆故乡人事风物的叙事性散文,抒情意味较之其他篇目更为鲜明,具备一定同质性。但细读文本便能察觉,二者笔调、氛围、主旨有明显不同,"变"的成分不容忽视。不过,鲁迅在"呐喊时期"的人道关怀与现实批判始终"不变",只是在不同作品中的具体表现方式和显隐程度有所差别。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