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通过CT测量探讨枢椎峡部螺钉固定技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进行全颈椎CT检查的137例结构完整的上颈椎CT数据,其中男71例,女66例;年龄22~65(41.8±17.4)岁。通过Mimics19.0软件测量峡部螺钉技术相关的解剖学数据,包括峡部宽度、峡部垂直长度、峡部垂直高度、峡部螺钉通道长度、峡部螺钉通道头倾角度。并分析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枢椎峡部宽度(9.05±1.63) mm,垂直长度(11.21±1.43) mm,垂直高度(17.53±2.93) mm。螺钉通道长度为(19.07±3.20) mm。峡部螺钉通道长度>14 mm的占94.53%,14~16 mm的占82.12%,16~18 mm的占63.14%,18~20 mm的占39.78%。螺钉通道的头倾角度为30°~68°,平均(46.06±8.06)°。螺钉通道长度和头倾角度呈高度正相关(r=0.965,P=0.000)。峡部垂直长度和螺钉通道长度,峡部垂直长度和螺钉的头倾角度之间都呈轻度正相关(r=0.240,P=0.000;r=0.163,P=0.007)。峡部宽度和螺钉通道长度,峡部宽度和螺钉通道的头倾角度之间都呈中度负相关(r=-0.333,P=0.000;r=-0.380,P=0.000)。结论:进行枢椎后路峡部螺钉固定安全、可靠,比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具有更大的适用范围,可以作为椎弓根螺钉的替代选择。

  • 单位
    宁波市第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