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棉花品种间纤维结构与纤维强度的差异机理,研究新疆北疆棉区棉花纤维强力形成的内在因素,探索提高棉纤维强度的有效途径。【方法】以新疆3个陆地棉品种新陆早10号、新陆早13号和新陆早16号为研究对象,于花后30 d开始分阶段收取棉铃样品,手工分离棉铃的纤维和棉籽,混匀纤维,直至吐絮,统一测定纤维品质和晶区取向参数(分散角α、螺旋角φ、分布角ψ)。【结果】三个陆地棉品种取向分散角α随纤维发育呈现出先降低后增大、前期逐渐优化、后期不断宽化的趋势,不利于高强纤维的形成。不同品种间最终取向分散角α表现为新陆早16号=新陆早10号>新陆早13号。所有供试棉花品种螺旋角φ在纤维发育过程中均呈现逐渐变小的趋势。在纤维发育初期φ角均为最高,随纤维发育逐渐优化,纤维发育后期略有宽化,最终φ角表现为新陆早10号>新陆早13号>新陆早16号,不同品种间螺旋角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纤维加厚发育过程中一直保持了这种差异。不同品种间取向分布角ψ变化差异较大,新陆早13号变化趋势与螺旋角相似,随纤维发育逐渐变小,不断优化,在发育后期略有上升。新陆早16号和新陆早10号ψ角则随纤维发育先变大,随后逐渐减小不断优化,至发育后期开始不断宽化,最后ψ角表现与φ角相同,新陆早10号>新陆早13号>新陆早16号。【结论】纤维发育过程中,螺旋角φ与分布角ψ是影响比强度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