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患者的脑自发活动改变特点,从而揭示PHN可能的神经机制,为后期通过PHN患者的脑自发活动改变客观评估PHN治疗疗效奠定基础。材料与方法 在线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Medin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网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数据库中采用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 ReHo)及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比率低频振幅(fractional 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 fALFF)分析方法研究PHN患者脑自发活动改变的文献。采用激活似然估计法(activation likelihood estimation, ALE)对纳入研究中PHN患者相对于健康对照组(healthy controls, HCs)出现脑自发活动异常改变的脑区进行元分析。结果 共纳入11篇文献16个研究,包括5项ReHo研究、4项ALFF研究及7项fALFF研究,共计PHN患者200名,HCs 236名。联合ALFF/fALFF及ReHo研究的数据进行元分析结果显示:PHN患者相对于HCs右侧额中回、右侧丘脑、左侧纹状体及右侧楔叶脑自发活动增高,而右侧颞叶及右侧海马旁回脑自发活动减低。单独使用ALFF/fALFF研究的数据进行元分析结果显示:PHN患者相对于HCs右侧额中回、右侧丘脑及左侧纹状体脑自发活动增高,并未发现脑自发活动减低的脑区;单独使用ReHo研究的数据进行元分析结果显示,PHN患者相对于HCs未出现脑自发活动增高或减低的脑区。结论 本文通过ALE元分析的方法,基于目前已有的rs-fMRI全脑研究数据,发现PHN患者脑自发活动改变脑区可能为右侧额中回、右侧丘脑、左侧纹状体、右侧楔叶、右侧颞叶及右侧海马旁回,为后期通过PHN患者的脑自发活动改变客观评估PHN治疗疗效提供了重要依据。
-
单位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