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呼吸窘迫综合征(RDS)足月儿和近足月儿重复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的高危因素,分析患儿预后,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7月在黄冈市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接受治疗的84例足月和近足月RDS患儿为研究对象,入选患儿均应用PS替代治疗,根据是否重复应用PS,将患儿分为单次组(54例)和重复组(30例)。观察患儿基本情况、PS使用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入院日龄、出生体质量、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患儿母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治疗前重度RDS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重复组患儿首次PS日龄和呼吸支持时间均长于单次组(均P<0. 05),用药前PaO2/Fi O2较单次组明显减少(P<0. 05),而两组首次PS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患儿败血症、肺出血、动脉导管未闭、休克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单次组和重复组患儿治愈/好转率分别为98. 15%(53例)和80. 00%(2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 315,P=0. 004)。结论应用PS制剂是临床治疗RDS的有效手段,但应在患儿发病早期应用,且尽量控制患儿并发症以减少重复应用,改善患儿预后。
-
单位黄州区妇幼保健院; 黄冈市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