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国际货币制度变迁动力逐渐减弱,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进展缓慢,其固有的问题依然存在,全球货币治理的需求依然强烈。在中美竞争加剧和国际秩序变革的背景下,人民币制度和政策更多被以美国为主的西方社会视为问题的原因,而非全球货币治理的助力因素。但是,在全球货币治理的组织结构和体制两个方面,中国货币制度都产生了积极的制度渐进变革效应,具体表现为制度替代、制度叠加、制度偏离与制度转变。制度替代主要指人民币对美元的部分功能替代以及中国主导建立的国际或区域货币组织对既有组织功能的部分替代。制度叠加主要表现在人民币双边互换、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以及中国货币组织融入全球货币治理体系三个方面。制度偏离表现为"去美元化"趋势渐强和"美元循环"趋势弱化。制度转变表现为中国货币制度的干预主义特色在国际收支调节、国际汇率稳定等方面的积极影响。这些国内货币政策的国际积极效应提示出全球货币治理的另一可循路径:通过主要国家国内货币政策改革,自下而上、从部分到整体地推动国际货币体系的渐进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