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沙洋新村东周墓地出土玉器材质特征及产地溯源初探

作者:钟倩; 周青; 舒骏*; 刘欣欣; 江旭东; 徐行
来源:宝石和宝石学杂志(中英文), 2023, 25(06): 112-123.
DOI:10.15964/j.cnki.027jgg.2023.06.010

摘要

湖北沙洋新村墓地2020年出土了一批具有明显楚式风格的战国中晚期玉器,包括玉璜、玉环、玉瑬、玉佩、玉管、玉珠等。本文结合X射线荧光光谱(XRF)、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红外光谱(IR)和激光拉曼光谱(Raman)等无损-近无损测试方法,对36件(套)出土玉器的材质特征展开化学成分和振动光谱分析,并对其来源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新村墓地出土的36件(套)玉器中有4件软玉、19件(套)云母玉、3件玛瑙、2件骨质材料和8件(套)玻璃。其中1件青白玉环“海鸥状”的稀土元素配分曲线、较低的稀土总量以及Eu负异常、Ce轻微负异常反映玉料可能源于新疆、青海或甘肃,含大量星点状石墨次要矿物的软玉可能产自新疆、青海或辽宁。玉器材料中云母玉比例约55%,造型多样,尺寸普遍较大,但多质地不佳、工艺粗糙,Si含量偏高,K含量略偏低,玉料内部残留溶蚀状云母斑晶,推测应为一种交代成因的湖北本地原料。蜻蜓眼式珠有铅钡玻璃和钠钙玻璃两种类型,前者以高Pb(8.12%~14.77%)、Ba(14.49%~20.08%)、Cu(4.51%~7.56%)为特征,为湖北本地制作;后者以高Na(Na2O:10.9%~11.9%)、Ca(CaO:5.84%~6.25%)、Sb(1.75%~2.28%)为特征,系西方传入。新村墓地的软玉璜出自下大夫墓M1,云母质玉器、玛瑙器、玻璃器均出自夫人墓M2,这些传统意义上非“真玉”材料的使用反映了墓主人囿于财力、地位而选择以石代玉进行随葬的用玉观。

  • 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学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