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国经济改革中金融滞后主要表现为:一方面资金大量涌向房地产和"影子银行",另一方面中小实体经济却难以获得融资支持。通过开放来改变这种现象是自贸区体制创新"可复制可推广"的初衷。金融改革会直接对要素的价格产生影响,由此决定要素的分配流向。而原有制度的藩篱却会阻碍要素流动,使得要素流动与要素价格变化在"时空"上出现分离。金融创新会使得要素价格均一性速度远远快于实际要素的流动性,由此产生的"冲击"不可避免。尤其是在区内金融改革创新加速,而区外改革相对滞后,在某种程度上会放大时空偏离的"冲击"(本文称第一类冲击)效应。自贸区的区内开放与区外改革要有配套战略,区内的"摸着石头过河"金融开放要与区外的拆除"利益集团藩篱"的改革同步进行。只有要素得到了最佳配置,才能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第二类冲击效应是指金融要素在虚拟经济领域加速"自我实现",要对其快速运转("空转")的轮子"安装减速器"(类似征收托宾税)。若任其发展,那些潜在的金融危机则会愈演愈烈,最终将抑制自贸区的健康发展。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