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绰号在我国乡村地区普遍存在,其表达了命名实践与身份属性、社会结构之间的联系。通过对浙东地区蔡村的研究发现,绰号系统具有不同的命名类型与特征。乡村社会广泛存在贬损性绰号,这是由乡村社会的社会结构和文化决定的。贬损性绰号具有四类社会功能,即描述与表达、分类与评判、攻击与控制以及宣泄与释放。乡村社会并非总是其乐融融,其内部秩序是在攀比、嫉妒、争吵等张力中维系的。在现实亲密关系的塑造与维系过程中,互动性关系是首要的,可能超越甚至再生产制度性关系。制度性关系的式微和互动性关系的升温表明,个体在有意识地重构、创造新的社会关系。作为私人化的言语表意系统,贬损性绰号既是乡村社会冲突的"文化根基",又是其表现形态。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