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我们的"语文之象"包括形象、意象和脉象。形象指物象,是可见、可闻、可触、可感的事物。小学语文课文中处处都有形象,有自然界的草木虫鱼、风雨雷电,有社会上的车水马龙、人生百态。意象是意和象的结合,是意的形象化。意象相较于形象,增添了文学性、艺术性的气息,在小学语文课文里,所使用的比喻、象征的手法,通常就有意象的身影。脉象,用拆字法理解,就是文脉的形象。言语作品是言、象、意的整体结构,是卡西尔所说的"整全体",也就是文脉之象,即脉象。"语文之象"的教学意义在于实现言意的转化,形象、意象和脉象在一篇课文中分别对应着不同的言语实践。中国传统思维的一个特点是唯象思维的发达,这体现为我们始终以"象"为工具,使思维过程保持着具象性。接下来,笔者以《番茄太阳》一课教学为例,谈谈"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