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弱势群体子女心理健康因素主要有客观性因素和主观性因素,这些因素有的无法改变,有的则可以积极加以干预、改善。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致力于改善外部家庭、学校、班级等育人环境,而且要将行之有效的心育、心辅、心疗方法引入其中,助推学生的心理调节,让学生突破自我。只有家校携手共育,才能从根本上矫治弱势群体心理健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