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因得益于干燥的气候环境,中国西北地区保留了大批两汉至唐代的文物、文献资料,其中包括木质印章。与其他地区墓葬中出土的随葬木印不同,西北地区发现的木印,多出土于屯戍、烽燧等遗址中,属于实用性质。西北木印还发展出了便于制作、钤盖的长柄形式,不再一味模仿铜印。说明两汉魏晋时期,在西北边疆地区,木印成了独立的印章品类。随着佛教的传入与盛行,西北木印与佛教元素相结合,发展出了佛造像印和捺印佛像印模两个分支。其中佛像印模主要用于复制佛像图像,是雕版印刷术的技术源头之一。西北地区的实用木印,很好地适应了当地的自然条件,并与其他文化因素相结合,形成了独立的体系,是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状况的重要实物资料,具有不可忽视的历史文物价值。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