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据《中国教育报》2022年6月15日02版报道: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教育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的《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指出:“充分挖掘博物馆资源,研究开发自然类、历史类、科技类等系列活动课程,丰富学生知识,拓宽学生视野。中小学语文、历史、地理、思想政治、美术、科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要有机融入博物馆教育内容。”此外,国家最新出台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鼓励教师多开发与利用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等社会资源。在此背景之下,开展校馆合作,使博物馆资源课程化,对青少年的成长大有裨益。博物馆资源课程化要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核心价值观的确立,要着眼于人的培养与发展,要有助于文化的传承和民族自信心的培育。博物馆资源课程化要充分挖掘文物的价值。所以,博物馆资源课程化在选择文物上,首先要从多个视角选取每段历史进程中最具代表性的文物,特别是选取那些能够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志性文物,或者是对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产生过重要影响的文物。要与时代相结合展开重点探究,把文物研究、学习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