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听性脑干反应(ABR)、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用于婴儿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在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确诊为患有分泌性中耳炎的婴儿65例(120耳), 均采取ABR波检测和DPOAE测试机器的方式进行病情诊断, 观察并比较不同诊断方式的诊断结果。结果在65例(120耳)患儿中, 气导ABR波V反应阈轻度异常60耳(50.00%), 中度异常43耳(35.83%), 正常17耳(14.17%);气导ABR波V反应阈中的轻度异常组与正常组Ⅰ~Ⅴ波间期相比, 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而反应阈中度异常组的Ⅰ~Ⅴ波的间期与其他两组相比显著缩短[中度异常组为(4.27±0.27)ms, 正常组为(4.75±0.31)ms, 轻度异常组为(4.73±0.21)ms], 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正常组相比较, t=5.949, P<0.05;与轻度异常组相比较, t=9.722, P<0.05)。骨导ABR波V反应阈正常108耳, 占90.00%(108/120), 其骨导波V潜伏期为(8.16±0.22)ms;异常12耳, 占10.00%(12/120);气导反应阈的升高的同时骨导ABR反应阈也随之上升, 但明显程度不如气导。且骨导正常组的波V潜伏期与异常组相比较低, 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轻度异常组相比, t=17.400, P<0.05;与中度异常组相比, t=130.015, P<0.05)。DPOAE测试未通过86耳(71.67%, 86/120), 通过34耳(28.33%, 34/120)。结论 ABR波I潜伏期对婴儿的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较为敏感, DPOAE和ABR的联合应用有助于对疾病的早期诊断。且ABR和DPOAE测试具有较高的价值,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