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提升经营绩效、增强企业能力,一直是竞争性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任务。由于国有企业在计划经济时期缺乏自主性、经营效率低下,国家从1979年开始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了承包经营责任制、厂长负责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一系列改革。然而,这些措施并没有实现预期的效果,反而出现了国有企业亏损面扩大,内部管理各自为政的情况。1994年8月,青木昌彦在国家经贸委组织的“中国经济体制下一步改革”研讨会上提出了“内部人控制”这一概念,用以描述“国有企业的经理或工人在企业公司化的过程中获得相当大一部分控制权的现象”。[1]由于与此相关的国有资产流失一直是国有企业改革中的重要问题,这一说法得到了国家的重视,历任国有资产管理部门都着力“控制内部人控制”,甚至在实践中转向了“消除内部人控制”。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