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高龄产妇分娩前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的特点及其对诊断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VTE)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分娩的785例高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随机选取327例同期分娩的适龄产妇作为对照,比较两组产妇分娩前后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观察产后D-二聚体明显升高的高龄产妇的转归情况。同时搜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2014至2018年并发VTE的产妇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及其D-二聚体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高龄产妇与适龄产妇间分娩前和分娩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娩前1.64(1.19,2.29)mg/L比1.53(1.04,2.23)mg/L,分娩后2.70(1.71,2.97)mg/L比2.63(1.17,4.13)mg/L,均P>0.05];产后高水平D-二聚体的高龄产妇中,其D-二聚体水平在4 d内大幅下降[下降幅度为9.2(7.69,12.74)mg/L,下降幅度达50%者占比为96.2%],且所有产妇均未发生VTE。近4年间(2014至2018年)共搜集到8例并发VTE的产妇(其中5例为高龄产妇);这些产妇均因下肢不适或产后D-二聚体水平变化异常(下降缓慢或不降反升)而行B超检查确诊,且均发生于剖宫产后第3~5天。结论 高龄因素对分娩前后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影响较小,单一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测定对VTE的预测诊断意义有限,而严密监测产妇的临床症状及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动态变化有助于VTE的早期诊断。
-
单位上海市金山区亭林医院;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