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宋明儒学的修身工夫大体分为两种路径:一种是对至善的道德主体的涵养与扩充工夫,另一种是对私意欲念等内在昏暗面的省察与改正工夫。宋明儒学主流多强调涵养工夫在实践上的优先性,反对一味地关注省过。自明代以来,记录内心世界真实层面的修身日记在儒家群体内部兴起,逐渐成为儒家改过实践的重要手段。在此过程中,修身日记还受到晚明善书运动中出现的《功过格》的冲击,在形式和内容上变得更为细密、严格,反映出这一时期儒家内在省察改过工夫的深入。然而由于儒家内部反对过度关注省过的声音一直存在,加之暴露内心昏暗面会对自我形象造成负面影响,修身日记在具体实践中面临着质疑和压力,折射出宋明儒学修身工夫的内在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