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咽鼓管上隐窝的解剖特征及其在中耳炎性病变时的形态学改变,探讨咽鼓管上隐窝的形态学改变与中耳炎性病变的关系。方法:用颞骨薄层CT摄片方法,对正常耳和不同类型中耳炎患者患耳的咽鼓管上隐窝的形态、大小进行观察、测量。结果:正常耳咽鼓管上隐窝的前后径为(3.83±1.28)mm,垂直径为(3.67±1.14)mm,高度为(3.76±0.36)mm,齿突长度为(2.84±0.38)mm,左右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咽鼓管上隐窝的形态与乳突气化类型无关(P>0.05)。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耳的咽鼓管上隐窝形态与正常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耳咽鼓管上隐窝的形态(前后径、垂直径与高度以及齿突长度)均与乳突气化类型无关(均P>0.05);本组有8耳的咽鼓管上隐窝结构有确切的、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占40%(8/20)。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单纯型)患耳咽鼓管上隐窝的形态与正常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耳的咽鼓管上隐窝的形态明显小于正常耳,咽鼓管功能不良时,则可能影响中耳通气引流系统,进而于鼓膜局部逐渐形成内陷囊袋,最终形成胆脂瘤型中耳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单纯型)患耳咽鼓管上隐窝的形态与正常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临床上应充分考虑咽鼓管上隐窝在中耳胆脂瘤发病和手术治疗中的重要临床意义。
-
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