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细胞肺癌的转移特征及预后分析

作者:许子寒; 郑林鹏; 杨峤; 李奉; 余永新; 孙建国*
来源: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9, 41(09): 871-876.
DOI:10.16016/j.1000-5404.201811089

摘要

目的基于大量人群的数据集,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转移部位的特异性及不同转移模式的预后差异。方法从SEER(Surveillance, 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数据库中收集2010-2014年诊断为NSCLC的转移性患者,利用Kaplan-Meier法和对数秩检验进行生存分析,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改善总体生存(overall survival, OS)的相关因素。结果从SEER数据库中收集到38 755例具有骨、肝、脑、肺任一部位转移的NSCLC患者。诊断时,年龄超过50岁的患者占93.89%,且以白种人为主(77.38%)。入组患者中,肿瘤中度分化(Ⅱ级)患者约占12.50%,肿瘤低分化(Ⅲ级)患者占25.55%,组织学亚型以腺癌为主,约占72.52%。对于所有NSCLC患者,最常见的单转移部位是骨(22.43%),最少累及的部位是肝(5.87%),骨和肺是最常见的双部位转移组合(7.40%),骨、肝和肺是最常见的三部位转移组合(3.16%)。孤立性肝转移在单转移中具有最差的OS(P<0.001),多部位转移中,含有肝转移的组合也具有更差的OS(P<0.001)。结论 NSCLC不论是单个还是多个器官转移,骨都是最常累及的靶器官。单独肝转移或多部位联合肝转移的NSCLC患者预后较差,孤立性肺转移预后最好。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