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骨质疏松大鼠股骨干骺端钛种植体周围的骨形成过程。方法卵巢切除12周后,于大鼠股骨干骺端植入粗化处理的纯钛种植体。于6周和12周时取含钛种植体的股骨分别行组织学检测、扫描电镜分析和生物力学测试,并比较两个时间点内各项指标的差别。结果荧光标记显示钛种植体周围骨形成始于其邻近区域,并向外围生长,同时向内生长。向外生长的速度(0.91μm/d)大于向内生长的速度(0.75μm/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7,P<0.05)。从6周到12周,骨-钛种植体接触率(BIC)增加,相对骨面积(BA)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5.40、2.79,P均<0.05)。扫描电镜分析显示6周时钛种植体与周围骨在部分区域存在间隙,12周时这种间隙很少出现。生物力学测试发现12周时的推出力值明显大于6周时的力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7,P<0.05)。结论骨质疏松状态下钛种植体周围骨形成始于其邻近区域,而非钛种植体表面,随后向外和向内两个方向生长,向外生长的速度大于向内生长的速度。
-
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