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还田及不同比例控失尿素对华北平原小麦产量及潮土性质影响

作者:张水清; 涂昊泽; 岳克; 黄绍敏*; 张博; 宋晓; 郭斗斗; 张珂珂; 岳艳军
来源: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3, 1-11.
DOI:10.13254/j.jare.2022.0798

摘要

为探讨不同控失尿素比例和秸秆还田对华北平原小麦产量及潮土化学性质的影响,以华北潮土区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为研究对象,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以秸秆还田为主区,控失尿素比例为副区。设秸秆全量还田(S1)、秸秆不还田(S0)2种秸秆还田模式;控失尿素比例设不施肥、控失尿素占总施氮量0、40%、70%和100% 5个处理(分别以CK、LCU0、LCU40、LCU70、LCU100表示)。在作物收割后进行产量测定,并采集0~20 cm耕层土壤进行常规土壤养分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与秸秆不还田处理(S0)相比,秸秆还田处理(S1)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控失尿素显著提高土壤硝态氮含量,其他土壤养分含量无显著变化。秸秆不还田条件下,施用化肥显著降低了土壤pH值。控失尿素比例为70%时土壤养分提高较大。秸秆还田对小麦产量及吸氮量无显著影响,控失尿素对小麦产量及吸氮量增加具有极显著影响。在所有处理中,S1-LCU40处理的籽粒和秸秆产量最高,籽粒产量达7009.26 kg·hm-2,秸秆产量达11361.38 kg·hm-2。秸秆还田对土壤氮素依存率具有显著影响,不同比例控失尿素对氮素收获指数具有显著影响,对氮肥表观利用率、土壤氮素依存率具有极显著影响。控失尿素比例为40%或70%时氮素吸收利用指标最优。综上,在华北平原潮土区,秸秆还田与40%控失尿素比例配施可以显著提升土壤供氮能力,提高小麦产量和氮素吸收与利用指标,是较为适宜的管理措施,但其机理及长期效应还需进一步研究。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