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C3、C4变化的临床意义

作者:侯海东; 刘季平; 赵军; 杜振华; 刘明; 刘俊
来源: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8, 34(12): 15-17.
DOI:10.16833/j.cnki.jbmc.2018.12.006

摘要

目的:观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 G、Ig A、Ig M)和补体C3、C4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GCS评分选取(12-3分)中重度患者40人,分别于入院第1、3、5、7、9、11 d抽取外周血检测免疫球蛋白和补体C3、C4,分析总体动态演变,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高血压脑出血中重度患者中,Ig G除第1天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时间段均有意义(P <0. 01);Ig A除第1、11天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1);Ig M除第1、3、11天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1);C3除第11天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1);C4除第9、11天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均有统计学意义,预后不良者与预后良好者免疫球蛋白及C3、C4比较显示预后不良者较预后良好者免疫球蛋白下降时间提前,恢复缓慢,C3、C4较良好组提前过度激活(P <0. 01)。结论:免疫球蛋白及补体C3、C4可以间接反应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情况,早期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适当使用免疫调节药物,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 单位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