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王小波在1995年第3期的《读书》上讲了一个关于花剌子模王国的故事:凡是给国王带来好消息的信使,都能得到奖赏;而凡是给国王带来坏消息的信使,则统统送去喂老虎。探其原因,是花剌子模国王相信好消息一定是真的,而坏消息里所蕴涵的事实是不存在的,并且以为奖励带来好消息的人,就能鼓励更多好消息的到来,处死带来坏消息的人就能根绝坏消息。以王小波彼时的文字隐喻如今的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的共振场域,既不算远,也不算偏。当下看似繁盛热闹的文学批评界,总体上给人一种"肿胀"的观感,"信使"太多,"好消息"也太多,多到缺乏了真实感。为数不少的文学批评变装为文学夸赞,玲珑无限,看似包容度很高,却没有体会出作品真正独特的价值和风格,这般文学批评自然缺少了应有的警觉与勇魄,惟剩下狂飙突进的参与姿态。鉴于此倾向,另一部分批评家那些神采飞扬、锋芒毕露的批评文字,极富建设性的文学理论,即便是能够从创造、传播、接受等各个环节影响甚至引领同时代的文学实践,也反倒显得有些扎眼。不过,我倒是愿意将其视作"鲶鱼效应"。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