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青海省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住院患者的病种构成情况,为CHD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0月31日,在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心外科住院治疗的所有CHD患者共4 580例。根据患者病历记录资料,分析CHD住院患者的病种构成及顺位,以及不同年度、不同年龄段、不同海拔、不同民族的CHD住院患者的病种构成比。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及线性χ2检验、非参数Kruskal-Wallis H检验。结果 4 580例CHD患者按病种分类,排在前4位的分别是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65.24%,2 988/4 580)、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12.84%,588/4 580)、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8.84%,405/4580)、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6.59%,302/4 580)。ASD的构成比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χ2=249.607,P<0.001);VSD、PDA的构成比随着年龄的增长均呈下降趋势(χ2值分别为113.350和43.327,P值均<0.001)。ASD(χ2=19.301,P<0.001)和房间隔膨出瘤(χ2=5.173,P<0.05)的构成比随着海拔增高呈下降趋势;PDA的构成比随着海拔增高呈上升趋势(χ2=57.594,P<0.001);VSD、PFO及其他各型的构成比在不同海拔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汉族、藏族、回族ASD的构成比分别为68.20%(1 939/2 904)、60.14%(611/1 016)、59.64%(393/659),汉族高于藏族(χ2=21.720,P<0.001)及回族(χ2=17.648,P<0.001)。汉族、藏族、回族VSD的构成比分别为8.27%(241/2 904)、8.46%(86/1 016)、11.84%(78/659),汉族和藏族均低于回族(χ2值分别为8.378、5.145,P值分别为0.004和0.023)。汉族、藏族、回族PDA的构成比分别为11.04%(314/2 904)、19.49%(198/1 016)、10.62%(70/659),汉族和回族均低于藏族(χ2值分别为46.473、23.379,P值均<0.001)。结论 青海省CHD住院患者的病种构成以ASD、PDA、VSD、PFO为主;部分ASD及PDA患者的确诊年龄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