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以黄心甘薯为原料,探究倒蒸工艺的不同阶段(一蒸、一蒸一干、两蒸两干和三蒸三干)对薯干组织结构、风味以及β-胡萝卜素结构及体外消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蒸干循环次数的增加,薯干组织结构更加细腻,与水接触角增大。倒蒸工艺过程对薯干中风味物质种类的影响不显著,但能使薯干中2-甲基丁醛、3-甲基丁醛和乙酸乙酯等芳香气味物质含量增加。此外,倒蒸工艺不仅显著降低了薯干中的β-胡萝卜素含量,还降低了薯干中的β-胡萝卜素在胃肠消化过程中的释放率,同时诱导了部分反式结构的β-胡萝卜素进行顺式异构化为9-顺式-β-胡萝卜素、13-顺式-β-胡萝卜素和15-顺式-β-胡萝卜素,但却提升了β-胡萝卜素的抗氧化活性(DPPH·和ABTS~(+)·清除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