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活性骨髓与宫颈癌放疗血液学毒性的关系

作者:刘静雯; 任洪荣; 周冲; 周云; 王涛; 殷海涛*
来源:中国辐射卫生, 2020, 29(06): 696-699.
DOI:10.13491/j.issn.1004-714X.2020.06.030

摘要

目的评估围绝经期、绝经期宫颈癌术后患者放射治疗中发生血液学毒性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2019年6月期间在我院行放射治疗的宫颈癌根治性术后患者,年龄≥45岁,定义整个照射区骨骼外轮廓体积为TBM,分为TBM1(髋部)和TBM2(腰骶尾部),利用CT与MR的T1加权图像融合技术定义活性骨髓,各部位分别对应的活性骨髓用ABM、ABM1、ABM2表示。在原始TPS计划上增加患者的照射区范围内的骨、活性骨髓为危及器官,在TPS计划上提取各变量的体积、V5~V45、CV5~CV45(绝对体积),采用ROC曲线分析各变量对患者放疗过程中发生≥3级血液学毒性事件的预测价值,利用约登指数获取其临界值。结果 ABM2占比、TBM、ABM、TBM1、ABM1的高剂量照射区V30、V40、V45与髋部活性骨髓绝对体积CV40能够很好地预测≥3级血液学毒性事件的发生(P <0.05)。结论盆腔活性骨髓的高剂量照射体积与宫颈癌放射治疗过程中≥3级急性血液学毒性的发生有密切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