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地区热带念珠菌临床分离株耐药性及基因分型研究

作者:李少洪; 郭主声*; 张莉; 林偲思; 谢树金; 冯剑波; 黄亚; 陈桂铃; 黄晓君; 黄彬
来源: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1, 25(01): 81-86.

摘要

目的分析东莞东华医院临床分离热带念珠菌的科室分布和耐药特点,并对其进行分子特征研究,为临床感染热带念珠菌精准治疗提供抗菌药物选择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2月住院患者分离的非重复热带念珠菌共92株,采用ATB FUNGUS 3药物敏感性检测板条分析菌株对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法(MLST)对其进行分型,同时应用MEGA 5.2软件中UPGMA方法对92株热带念珠菌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92株热带念球菌分别来自重症监护病房(30株)、神经外科(20株)、呼吸内科(16株)、肿瘤内科(8株)、血液科(8株)、内分泌科(4株)以及其他科室6株;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的敏感率分别为:100%、100%、85.87%、56.52%和89.13%;MLST分型分析结果显示,产生92个序列型(ST型),其中72种为新型别;进化树分析显示,92株临床株分布为三大簇,唑类耐药株中有26株分布于同一簇。结论唑类药物的耐药现象比两性霉素B和5-氟胞嘧啶严重,合理精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二重感染和多重耐药的发生,而MLST分型显示与其遗传背景密切相关,值得临床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