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节点-场所模型通过关注交通和土地特征的平衡,为评估公共交通导向开发(TOD)提供了有效的框架。在传统节点-场所模型的基础上,增加可步行性作为新的评价维度,定量描述站点地区的步行网络可达性与设施可步行性,提出了节点-场所-可步行性扩展模型。基于多源数据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利用扩展模型对北京轨道微中心地铁站点进行了评估和分类,并与传统节点-场所模型评价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节点、场所与可步行性之间存在明显的协同作用,站点的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并且新模型与传统节点-场所模型相比可以更加全面地评价地铁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