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左侧颈部迷走神经注射含有人类A53T基因的腺相关病毒(AAV-A53T)构建大鼠帕金森病样模型研究的适用性。方法 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模型组采用颈部迷走神经注射AAV-A53T,对照组采用颈部迷走神经注射带有绿色荧光标签的空载体腺相关病毒(AAV-GFP)。病毒注射1个月后,每2周评估一次大鼠胃肠功能,同时采用转棒实验、旷场实验评估大鼠运动功能。大鼠处死后采用免疫荧光、免疫组化染色评估肠道、迷走神经及中脑黑质磷酸化α-突触核蛋白的沉积。结果 绿色荧光蛋白(GFP)能与迷走神经S100β阳性的细胞共定位,而不与NF阳性的细胞共定位。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在注射病毒3个月后表现出结肠转运时间显著增加(P<0.05),12 h粪便排出量、12 h粪便颗粒数及12 h粪便含水量显著下降(均P<0.05)。对照组大鼠肠道血流量显著高于模型组大鼠(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注射病毒3个月后大鼠中脑黑质SNc区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注射病毒6个月后模型组左侧中脑黑质SNc区较自身右侧中脑黑质SNc区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显著减少(t=7.668,P<0.05)。免疫染色实验表明,模型组大鼠颈部迷走神经、结肠肌间神经丛和中脑黑质SNc区存在磷酸化α-突触核蛋白沉积。与对照组比较,注射病毒6个月时模型组大鼠平衡能力显著下降,自发运动显著减少,平均速度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 颈部迷走神经局部过表达α-突触核蛋白可以诱导大鼠出现帕金森病样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及运动功能障碍,可以引起外周自主神经病理性α-突触核蛋白的沉积,并最终影响CNS。

  • 单位
    神经内科; 江苏省人民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