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净土宗在唐时汉地的信众较多,以阿弥陀1本愿第十八愿中提到不要求修六度万行和净业三福,只要求至心信乐称佛名号,乃至十念,即可往生。这种简易的修持注定一个时代中信众的广大。敦煌发现了许多唐、五代的净土经变画,中唐以后其体例格局面貌上较为相似,而且合乎仪轨,总体变化不多。五代时期这种面貌趋向形式感与装饰性,比如第六十一窟中的阿弥陀经变画,此窟为五代敦煌地区统治者曹议金、曹元忠父子先后开凿。其中的阿弥陀经变画保存较好,形式面貌明显,艺术水平较高,风格上承上启下,在敦煌莫高窟五代时期的西方净土经变画中有一定代表性,对于研究基本的构图格局和其内涵有一定意义[1]。

  • 单位
    南京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