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分析老年肿瘤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PIM)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某院2021年1-12月住院治疗的老年肿瘤患者资料,采用2019年美国老年医学会的Beers标准(以下简称“2019版Beers标准”)和《中国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判断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中国PIM标准”)对患者的PIM进行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IM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293例患者。参照2019版Beers标准,有211例患者(72.01%)存在PIM,其中204例(69.62%)存在与药物相关的PIM,6例(2.05%)存在与疾病或症状有关的PIM,46例(15.70%)存在应谨慎使用药物的PIM,32例(10.92%)存在应避免的药物-药物相互作用的PIM,11例(3.75%)存在基于肾功能的PIM;发生例次居前5位的药物分别为质子泵抑制剂、甲氧氯普胺、异丙嗪等第1代抗组胺药、布洛芬等止痛药物、甲地孕酮。参照中国PIM标准,有132例患者(45.05%)存在PIM;119例(40.61%)存在与药物相关的PIM,涉及25种药物,其中高风险药物7种、低风险药物18种;24例(8.19%)存在疾病状态下PIM;发生例次居前4位的药物分别为异丙嗪、甲地孕酮、布洛芬和西咪替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住院时间≤10 d比较,住院时间11~30 d的患者发生PIM的风险较高[优势比(OR)=8.836 8,95%置信区间(CI)(3.217 8,31.940 9),P=0.000 1];与临床疾病诊断≤5种比较,临床疾病诊断≥11种的患者发生PIM的风险较高[OR=10.930 1,95%CI(3.000 9,70.922 9),P=0.001 8];与手术治疗比较,接受抗瘤药物治疗的患者发生PIM的风险较高[OR=2.209 5,95%CI(1.180 2,4.176 9),P=0.013 6]。结论 老年肿瘤患者合并多种疾病,用药复杂,PIM发生率较高;住院时间(11~30 d)、临床疾病诊断数(≥11种)、抗肿瘤药物治疗是其发生PIM的主要影响因素。

  • 单位
    中国科学院
推荐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