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盆底器官脱垂女性盆底器官运动与角量参数变化的超声研究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进行盆底超声检查并能完成有效Valsalva运动的初产妇150例作为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完成会阴超声检查,并且在静息状态下获得二维超声与三维超声图像。根据患者是否发生脱垂分为脱垂组与非脱垂组。参考盆腔器官脱垂Green分型法将患者分为GreenⅠ型组、GreenⅡ型组与GreenⅢ型组,比较各组静息状态下膀胱尿道后角(β角)、膀胱颈到耻骨联合下缘水平线距离(BSD)、膀胱颈与耻骨联合中轴线的夹角(α角)等角度参数变化、动作状态下角度参数变化。结果脱垂组精细状态下与Valsalva运动状态α角,均高于非脱垂组(P<0.05);脱垂组精细状态下BSD,低于非脱垂组(P<0.05);脱垂组Valsalva运动状态BSD,高于非脱垂组(P<0.05);GreenⅠ型组精细状态下与Valsalva运动状态α角,均高于GreenⅡ型组、GreenⅢ型组(P<0.05);GreenⅠ型组精细状态下BSD,高于GreenⅠ型组(P<0.05);GreenⅠ型组Valsalva运动状态BSD,低于GreenⅠ型组(P<0.05)。结论将超声用于盆底器官脱垂女性中效果理想,能反映器官脱垂患者器官运动及角量情况,能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和参考,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