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拥有市场势力的厂商出于盈利的目的,以不同价格向不同消费者群体出售同一商品,这是经济领域普遍存在的差别定价现象。本文重点梳理了国内外近二十年来关于差别定价相关理论的研究进展,分类总结了在需求型差别定价(三级价格歧视)与成本型差别定价的分析框架下,消费者剩余、企业利润和社会福利的变化规律。差别定价是经营者对不同消费者群体实行差别待遇的主要手段,对其相关问题的细致探讨对于反垄断机构进行针对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审查和认定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一般条件下,需求型差别定价与统一定价相比容易造成资源错配,导致社会福利降低,而成本型差别定价与统一定价相比通常使得资源配置更为有效从而有助于提高社会福利。基于此,本文建议针对差别定价的反垄断审查应该区分需求型和成本型,对成本型差别定价采取更为宽容的审查政策。平台经济环境下,经营者使用数字技术能够更为便捷地获取关于消费者特征的信息。经营者利用这些信息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为精准有效的服务,但是同时也可以对消费者进行更为细致的市场划分,从而实施更为灵活的差别定价以榨取更多消费者剩余。针对平台经济的监管应该充分考量精准服务带来的资源配置效率增加和消费者剩余保护之间的平衡。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