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关于清代至民国时期的民间巫舞,在现存地方志中有不少记载。民间巫舞多用于祛病禳灾、悦神祈福,地区分布以我国西南地区与东北地区较多。表演时,表演者多戴彩帽、面具,腰系铃铛,手拿皮鼓,分工配合演出。其中,巫觋配合、觋扮巫像是普遍存在,清代西南巫舞"跳端公"尤为典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对民间巫舞多采取禁绝管理。以地方志为中心,梳理清代至民国时期民间巫舞之存留,研究民间巫舞的地区分布、社会功用、表演特点、管理政策等内容,可补充目前学界研究之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