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探究万山群岛鱼类群落的营养结构特征,构建万山群岛渔业生物简要食物网,于2021年秋季(9月)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了万山群岛主要渔业生物的营养结构特征,并计算了其营养结构的量化指标。结果表明,万山群岛海域鱼类δ13C值变化范围为-21.23‰(鲻Mugil cephalus)~-14.00‰(黑边布氏鲾Eubleekeria splendens),均值为(-16.96±0.41)‰, δ15N值变化范围为9.93‰(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14.83‰(截尾白姑鱼Pennahia anea),均值为(12.52±0.34)‰,鱼类的营养级变化范围为2.54~3.98,平均营养级为3.30。鱼类的δ13C变幅(CR)为7.23,δ15N变幅(NR)为4.90,凸多边形总面积(TA)为23.64,矫正后的标准椭圆面积(SEAc)为3.73,平均离心距离(CD)为1.30,平均最邻近距离(MNND)和平均最邻近距离标准差(SDNND)均为0.24。基于碳氮稳定同位素值可将万山群岛的鱼类划分为3个类群,分别是浮游食性鱼类4种(3.57%)、底栖食性鱼类7种(6.25%)和低级肉食性鱼类101种(90.18%)。Bayesian混合模型计算万山群岛海域鱼类的食物主要来源于浮游动物(zooplankton),其贡献率为62.54%,其次是藻类贡献率为25.28%。本研究初步构建了万山群岛鱼类连续营养谱,对掌握万山群岛海域食物网与营养结构特征有重要意义,可为万山群岛生态系统的保护与管理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