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研究以不同生境兰州鲇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细菌16S rDNA V3—V4区域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开展不同环境下肠道菌群组成、丰富度、多样性差异和功能预测的研究。本试验共分为4组,其中养殖型为池塘组(CT)和网箱组(WX);野生型为陶乐组(TL)和磴口组(DK)。结果显示,兰州鲇肠道核心菌门为梭杆菌门(Fusobacteria)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核心菌属为鲸杆菌属(Cetobacterium)和邻单胞菌属(Plesiomonas)。肠道菌群α和β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26.5℃较20℃的兰州鲇肠道菌群多样性更高;单一种类的网箱养殖较其他养殖模式的兰州鲇肠道菌群多样性更低。进一步对兰州鲇肠道菌群组成及丰度进行组间差异性分析,结果显示,CT组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相对丰度与TL组有极显著差异(P≤0.01)、与WX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CT组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野生型两组(P≤0.05),甲基杆菌属(Methylobacterium)丰度显著高于WX组和TL组(P≤0.05)。进一步结合环境因子分析表明,温度、pH和氨氮浓度可能是兰州鲇肠道菌群组成和丰度的重要影响因素。预测的肠道菌群功能表明,不同的环境会影响兰州鲇肠道菌群的代谢能力。综上所述,不同的生长环境对兰州鲇肠道菌群的组成、丰富度和预测的菌群功能具有显著影响,这有助于通过改善pH、温度和氨氮浓度,有效控制兰州鲇肠道菌群,进而降低兰州鲇患病机率和提高兰州鲇苗种的驯食转化率,从而促进兰州鲇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
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水产研究所; 甘肃农业大学; 喀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