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戏曲现代化是戏曲在中国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现象,自20世纪初进入学术视野。戏曲现代化的讨论经过三、四十年代革命根据地的新戏剧运动,新中国成立后的“十七年”戏改,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戏曲革新,从艺术形式与思想内容两个方面不断深入。进入21世纪,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理念影响下,戏曲现代化的研究出现新角度和新思考,强调民族艺术、文化认同的立场,出现反思戏曲现代化、反思西方文化影响,呼吁回归传统、构建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新动向。21世纪以来提出的“守正创新”原则应该理解为:遵循艺术规律、保持戏曲独特性,探索新的内容和表现形式。这一原则代表了戏曲传承和发展的方向,也是戏曲现代化的方向。戏曲现代化的百年探索可以回溯到张庚在1941年提出的“民族新戏剧”,孟繁树、吕效平、傅谨、李伟等学者关于“现代戏曲”的讨论是对“民族新戏剧”的有效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