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活血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文献研究

作者:刘晓渊; 梁志敏; 周欣欣; 田娟娟; 刘建春; 郭文娟; 尉杰忠; 马存根; 张红珍*
来源:辽宁中医杂志, 2021, 48(09): 57-59.
DOI:10.13192/j.issn.1000-1719.2021.09.015

摘要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 vertigo, PCIV)是后循环缺血中的常见疾病之一,多由后循环动脉系统的狭窄或闭塞而引发,发病率高,病情复杂。PCIV在中医上属于"眩晕"范畴,发病的病理因素包括风、火、痰、瘀、虚等方面。历代医家对于PCIV有较多的研究,在"虚致眩晕"和"瘀致眩晕"观点上均有建树,认为二者在眩晕的治疗中常起到重要作用,临床上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益气活血的治疗思想早在《黄帝内经》中便有记载,张仲景、李东垣等大家对此法多有临证发挥,后由王清任创立"益气活血法",用以治疗气虚血瘀类疾病,临床效果显著。目前"益气活血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气虚血瘀型PCIV,除却益气活血经典用方外,还出现了以此法为指导而创立的自拟方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呈现出百花齐放之态。该文以气血理论为基础,从"虚瘀致眩"的角度,对益气活血法治疗气虚血瘀型PCIV的理论及应用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PCIV的未来研究提供思路与方向。

  • 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山西大同大学; 山西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