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论文基于族群空间理论,以1999—2000年印尼北马鲁古省爆发的社会冲突为切入点,从地理空间、社会空间和文化空间三个层面来探讨数年后回流当地的华人,在已经打破的族群分布地景中如何再地域化华人社区的社会过程和内部活动生态,并以此来展示华人群体在同一地方重塑族群空间过程中的能动性。研究显示,历史上,华人将海外生活的一方水土作为家乡的延伸,地域化了华人文化,形成独特的族群飞地。然而,受住在国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许多华人不得已进行再次移民。其中,排华和社会冲突是造成华人非自愿移民的主要原因。而在经历社会巨变后,华人之所以能够顺利地在同一个地点重建社区,归根结底是继承了原有的地域逻辑——即北马鲁古群岛的分隔劳动力市场和互有边界的族群关系,是华人能形成单一化团结实体的结构性基础。

  • 单位
    福建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