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ICU感染性休克患者不同的平均动脉压维持水平与急性肾损伤的发生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5年12月入住我院重症医学科有可信的平时血压记录的感染性休克患者79例,计算平时平均动脉压(MAPn)。入住ICU后根据早期目标导向性治疗(early goal-directed therapy,EGDT)积极给予液体复苏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按MAP实际维持水平(MAPk)将患者分为3组:A组(MAPk<75%MAPn)45例;B组(75%MAPn≤MAPk<90%MAPn)23例;C组(90%MAPn≤MAPk<MAPn)11例。应用Pi CCO技术每68小时监测其心脏指数、系统性血管阻力指数及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比较3组患者房颤、室颤/心动过速、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比较3组患者血乳酸浓度、乳酸清除率、尿量、血肌酐水平的差异,分析3组患者72 h内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率,并统计28 d病死率。结果 3组患者之间MAP、CI、SVRI无统计学差异。B组的CVP在6、24、48、72 h显著低于A组(P<0.05)。3组患者的氧输送和氧消耗无统计学差异,但是B组在12、24、48 h时的氧摄取率显著高于A组(P<0.05)。B、C组在6、12、24 h的血乳酸水平显著低于A组(P<0.05),B、C组的6、12 h乳酸清除率显著高于A组(P<0.05)。B、C组在12、24、48 h的尿量显著高于A组(P<0.05),血肌酐水平显著低于A组(P<0.05)。3组心血管不良事件无统计学差异。A、B、C3组72 h内分别发生AKI 27、6、5例,B组显著低于A组(P=0.011),其余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A、B、C 3组患者28 d存活率分别为63.95%、73.91%和63.64%。结论对感染性休克患者平均动脉压维持在接近患者平时水平对预防急性肾损伤可能更为有利,且并未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
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