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比较全身亚低温和选择性脑亚低温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效果。方法 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80只,8周龄,体重200~2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全身亚低温组(T组)和选择性脑亚低温组(H组),每组20只。四组大鼠在监测脑温及直肠温度下进行操作。S组仅暴露颈部血管;IR组采用线栓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大鼠模型,阻断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2 h后恢复血流灌注;T组建立CIRI大鼠模型后,拔除线栓即刻将75%乙醇直接均匀泼洒到全身皮肤降温;H组建立CIRI大鼠模型后,拔除线栓即刻于左侧颈内动脉以80 ml·kg~(-1)·h~(-1)的速度注入4℃生理盐水。记录T组和H组大鼠的降温时间(脑温降至33℃的时间)、脑达到亚低温时肛温及脑亚低温维持时间。记录再灌注后24 h改良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评分(mNSS)。完成mNSS后处死大鼠,采用TTC染色法观察大脑梗死情况并计算脑梗死容积百分比,TUNEL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率,HE染色观察神经细胞形态改变,透射电镜下观察线粒体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与S组比较,IR组、T组和H组mNSS、脑梗死容积百分比、神经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与IR组比较,T组和H组mNSS、脑梗死容积百分比、神经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与T组比较,H组达到脑亚低温的时间明显缩短(P<0.05),mNSS、脑梗死容积百分比、神经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HE染色观察到S组大鼠神经细胞形态完整且轮廓清晰;IR组见大量细胞水肿,细胞核不规则浓缩;T组细胞水肿减轻;H组细胞形态改变进一步减轻。透射电镜下S组线粒体形态正常,呈圆状或杆状,双层膜结构完整,无肿胀和空泡变性;IR组线粒体肿胀变圆,部分可见嵴断裂和空泡化现象;T组线粒体肿胀和空泡变性减轻;H组线粒体形态改变进一步减轻。结论 全身亚低温和选择性脑亚低温均能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经颈动脉灌注低温生理盐水实现选择性脑亚低温降温速度快,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的效果更好。
-
单位淄博市中心医院; 青岛大学; 青岛市市立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