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长时血压变异性(BPV)和降压治疗对动脉僵硬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6月于山西白求恩医院进行降压治疗及管理的原发性老年高血压患者411例,用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和踝臂指数(ABI)作为评估动脉僵硬度的指标。采用线性回归分析血压指数及BPV与baPWV、ABI的相关性,BPV用收缩压标准差(SBP_SD)表示。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t检验分析降压治疗的效果以及降压治疗对动脉僵硬度的影响。结果 通过3年降压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平均SBP、DBP、PP、MAP均较治疗前出现明显下降,FPG、TC、TG也较前明显下降,HDL-C较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31.78±7.36)和(142.92±17.14)mmHg(1 mmHg=0.133 kPa),(80.22±6.31)和(81.49±10.01)mmHg,(51.57±7.81)和(61.43±14.06)mmHg,(97.41±5.57)和(101.97±10.98)mmHg,(5.30±1.67)和(5.81±1.69)mmol/L,(3.85±0.95)和(4.42±0.90)mmol/L,(1.27±0.68)和(1.79±1.13)mmol/L,(1.35±0.31)和(1.21±0.31)mmol/L;均P<0.05];而治疗前后LDL-C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调整混杂因素后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SBP、PP、MAP、SBP_SD均与baPWV呈正相关(β=10.390,5.500,14.940,11.110;均P<0.05),与ABI呈负相关(β=-0.002,-0.001,-0.002,-0.003;均P<0.05);而DBP仅与baPWV呈正相关(β=8.690,P<0.05),而与ABI无相关性。降压治疗后,baPWV由(1 782.70±308.87)cm/s降至(1 732.43±261.73)cm/s、ABI由(1.12±0.10)升至(1.14±0.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baPWV在性别和年龄分层分析中均表现出下降趋势,与降压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ABI在女性患者及60~70岁患者中,与降压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降压前后SBP差值、DBP差值与baPWV差值均呈正相关(β=3.000,3.290;P<0.05),而与ABI差值无相关性。结论 SBP_SD是动脉僵硬度的影响因素,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降压治疗及综合管理,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baPWV值,而降压治疗对ABI的影响尚需进一步的研究去明确。
-
单位山西医科大学第三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