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评估超声形成的声学力能否减少心脏手术后进入脑血管的微栓。方法·实验用小型猪7头,3头猪用于注射气体微栓,3头猪用于注射固体微栓,另1头猪用于检测超声能量对于组织有无损伤。常规麻醉后游离并暴露右颈总动脉、左心耳、升主动脉和近端无名动脉。于左心耳插入一根冷灌针头,用于注射气体微栓或固体微栓。将制作好的水囊超声探头置于升主动脉与无名动脉分叉处。另一超声探头置于右颈总动脉用于检测微拴。分别于关闭和开启超声能量后注射微栓混悬液10 m L(气体或固体),各重复3次,观察超声屏蔽前后通过右颈总动脉的微栓变化。对造影动态图像进行时间-强度曲线分析。另取1头猪,将水囊超声探头置于升主动脉与无名动脉分叉处,用同等强度的超声能量辐射5 min,之后分别于超声照射部位及非照射部位取少量主动脉、气管、食管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结果·超声结果表明,在超声能量辐射后注射微栓,右颈总动脉内关注区的超声均值强度较未经超声能量辐射注射微栓时显著下降。其中气体微栓的超声均值强度由未经辐射的128.8±32.7降至辐射后的56.4±21.1(P=0.000);固体微栓的超声均值强度由未经辐射的109.8±19.9降至辐射后的75.4±21.9(P=0.000)。超声辐射部位与非超声辐射部位的主动脉、气管、食管的组织结构无明显差异。结论·采用超声辐射能够有效屏蔽术中产生的微栓,减少随血流进入脑血管的微栓数目,可能有助于降低心脏外科手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
-
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