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鼻内镜评分及ELR值与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亚分型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杜艳玲; 孔慧*; 于博; 夏新; 张娜; 郭娟
来源: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20, 34(04): 306-310.
DOI:10.13201/j.issn.2096-7993.2020.04.005

摘要

目的:分析改良鼻内镜评分及ELR值等相关检查指标与慢性鼻窦炎(CRS)伴鼻息肉亚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19例CRS伴鼻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嗜酸粒细胞性CRS伴鼻息肉(eCRSwNP)组及非嗜酸粒细胞性CRS伴鼻息肉(neCRSwNP)组。对所有患者进行改良鼻内镜检查评分,结合临床及解剖特征分别进行中鼻道区和嗅裂区评分;同期记录哮喘、AR病史及血常规中嗜酸细胞百分比(EO%)、嗜酸细胞绝对值(EO#)、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淋巴细胞绝对值(R)、总IgE,并计算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LR)、嗜酸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ELR)。采用SPSS 19.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根据改良的鼻内镜评分标准,相比neCRSwNP组,eCRSwNP组嗅裂区评分显著较高而中鼻道区评分显著较低;ELR值、EO%及EO#在eCRSwNP组中明显高于neCRSwNP组,而NLR值及N值在neCRSwNP组中更高(P<0.05);2组年龄、性别、R值、总Ig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LR值与EO#比较,具有稳定性、敏感度更高等优点。因此,嗅裂区息肉及ELR值对预诊断的意义更大。结论:改良鼻内镜评分及ELR值与CRSwNP的亚分型具有明显相关性,鼻内镜下鼻息肉发生于嗅裂区,其ELR值升高、NLR值降低,且伴发AR、哮喘等,可作为有创病理、CT检查前eCRSwNP的预诊断指标。

  • 单位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