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HFpAMI)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并对干预DEGs的中药进行预测,为深入探索HFpAMI相关作用机制及干预中药的用药规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中获取GSE59867数据集中有关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心力衰竭(HF)和非心力衰竭样本;利用Limma包筛选两组样本间的DEGs,通过基于本体的医学信息检索平台(Coremine Medical)数据库预测干预DEGs的中药,收集其性味归经及功效等信息。利用WGCNA获取与临床性状相关性最高的基因模块,再与DEGs取交集后获得次Hub基因,构建次Hub基因的蛋白互作网络并进行模块分析,筛选Hub基因,并对单个Hub基因进行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结果:共鉴定出140个DEGs和10个Hub基因,10个Hub基因为分化抗原28(CD28)、原癌基因c-Fos(FOS)、白细胞介素-2受体α亚型(IL2RA)、B淋巴细胞抗原CD20(MS4A1)、Rho相关GTP结合蛋白(RHOH)、分化抗原24(CD24)、假定P2Y嘌呤受体10(P2RY10)、二肽基肽酶4(DPP4)、血小板反应蛋白-1(THBS1)、2型补体受体(CR2)。GSEA共发现19条信号通路,涉及免疫损伤和炎症介导的多个生物学过程及信号通路,其中以补体及凝血级联最为关键。中药预测结果显示:潜在干预HFpAMI的中药药性多为性温、性寒,药味以苦、甘多见,多归为肝、脾、肺经,以补虚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为主。结论:本研究挖掘出HFpAMI 10个潜在关键基因,同时,还发现与干预HFpAMI相关的中药大多归肝、脾、肺经,性味多为温、寒、苦、甘,功效多为补虚、清热、活血化瘀。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医临床遣方用药治疗HFpAMI以及进一步开展探索性实验研究提供了借鉴和思路。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