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在小儿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中的镇痛效果。方法:行单侧腹股沟区手术患儿129例,随机分为3组:芬太尼组(F组,n=43),静脉注射芬太尼2μg/kg;罗哌卡因组(R组,n=43),0.25%罗哌卡因(0.4mL/kg)神经阻滞;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组(D组,n=43),0.25μg/kg右美托咪定+0.25%罗哌卡因(0.4mL/kg)神经阻滞。记录入室时(T0)、神经阻滞结束时/喉罩置入时(T1)、切皮时(T2)、牵拉疝囊时(T3)、缝皮结束时(T4)、苏醒时(T5)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氧饱和度(SpO2)及丙泊酚总用量、手术时间、苏醒时间、麻醉后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苏醒期躁动、术后不良反应,并观察苏醒时(T5)、术后2h(T6)、术后4h(T7)、术后6h(T8)、术后12h(T9)和术后24h(T10)患儿的疼痛行为评分(FLACC)、术后应用镇静、镇痛药物的情况。术后24h(T10)、术后48h(T11)对患儿家长行满意度调查。结果:T3和T5时点D组和R组的HR、SBP明显低于F组,且D组T2、T3点时的SBP低于R组(P<0.05)。与T0时点比较:D组T2、T3、T5时点的HR、SBP、DBP均降低;R组T2、T3、T5时点的HR下降,T5时点的SBP下降;F组T2、T3、T5时点的HR、SBP、DBP均升高(均P<0.05)。D组和R组丙泊酚总用量、术后不良反应、术后镇静、镇痛的发生率及T5、T6、T7、T8时点FLACC评分均明显低于F组(均P<0.05);D组苏醒时期躁动的发生率、T9时点FLACC评分低于F组和R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0.25μg/kg能显著增强0.25%罗哌卡因(0.4mL/kg)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的效果,减少全麻药的用量、苏醒期躁动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术后镇痛效果并延长镇痛时间。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