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分析影响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和内镜黏膜切除术(EMR)术后出血的可能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5月于北京友谊医院内镜中心因早期胃癌而行ESD/EMR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年龄、性别、疾病史)、临床特征(病变大小、部位、形态)及术后病理信息(病理类型、浸润深度)等,分析ESD/EMR术后发生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有195例早期胃癌患者纳入研究,其中9例(4.6%)发生术后出血。术后出血病例与未出血病例相比,氯吡格雷服药史和主要病变大小在两组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及P=0.034)。多因素分析显示氯吡格雷服药史(OR=10.223,95%CI:1.143~91.468,P=0.038)、有多发病变(OR=6.412, 95%CI:1.123~36.616,P=0.037)及主要病变≥2 cm(OR=6.718, 95%CI:1.130~39.935,P=0.036)是术后发生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有氯吡格雷服药史(P<0.001)、主要病变≥2 cm的患者(P=0.022),ESD/EMR术后发生出血的风险明显增高。结论 ESD/EMR术后应重点关注有氯吡格雷服药史、病变部位多发、病变较大的患者的出血风险。
-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