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比较汉语者和德语者内隐式学习同一门人工语言格标记规则的过程,从多线索(格标记、生命性和语序)角度考察跨语言相似性对语言习得的影响以及在语言训练过程中神经机制的变化。受试掌握词汇之后进入句子学习,然后在句子测试中执行带有反馈的语法判断任务,该过程使用ERP技术记录,1~3天后重复句子学习。实验结果产生预期中的N400-Late Positivity并支持施–受非对称性;相较于汉语组,德语组在初次学习中呈现更高的正确率,但经过第二次学习这种优势不再明显;前后两次学习,德语组和汉语组表现出不同的ERP变化模式。实验结果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跨语言相似性和可训练性。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