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森林转换是影响土壤结构稳定性的重要因素。运用干、湿筛两种方法比较研究亚热带天然林转换为人工林后土壤团聚体粒径分布以及团聚体稳定性各个指标MWD(平均重量直径)、GMD(几何平均直径)和PAD(团聚体破坏率)在不同林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1)干筛处理下两个林分全土层团聚体以>2 mm粒径为主,湿筛处理下粒径以0.25~2 mm为主。干筛处理天然林0~10 cm土层处>2 mm团聚体约占60%,人工林约占55%;湿筛处理下天然林0~10 cm土层处>2 mm团聚体约占45%,人工林约占23%。转换为人工林后>2 mm团聚体在0~10 cm土层处占比显著降低(P<0.05),降幅达58.18%。(2)干筛处理下不同森林类型相同土层的MWD和GMD值均无显著的差异(P>0.05);湿筛处理下天然林MWD、GMD值在所有土层均高于人工林,且该土层MWD值和GMD值在森林转换后下降幅度最大,分别达到45%和50%。团聚体PAD值变化范围在天然林中为11.07%~30.68%;在人工林中为15.17%~33.46%,森林转换后PAD值在0~10 cm土层显著增加72.91%(P<0.05)。(3)从母岩角度整合相关的研究发现:森林转换后MWD值在沉积岩发育的土壤中下降幅度最大。研究发现:森林转换对团聚体在全土层的粒径分布和稳定性的影响在不同的筛分方法之间得到的结果并不一致,表现为在不同的筛分方法处理下不同森林类型的不同团聚体粒径在全土层中的占比以及NWD、GMD和PAD指标在土层中的变化趋势存在差异。此外,0~10 cm表土的结构稳定性与土壤抗侵蚀能力密切相关,除森林转换对表土团聚体稳定性产生影响外,不同的团聚体筛分方法和母岩性质的差异也会对森林转换后表土的稳定性研究结果产生影响。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