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注射唑来膦酸所致急性期反应及他汀的预防作用

作者:韩耕愚; 李润庭; 宋纯理*
来源: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20, 13(01): 61-67.
DOI:10.3969/j.issn.1674-2591.2020.01.010

摘要

唑来膦酸是一种含氮双膦酸盐(nitrogen-containing bisphosphonate,N-BP),每年静脉滴注5 mg唑来膦酸是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该疗法可能会导致疲劳、头痛、发热等流感样症状,称为急性期反应(acute phase responses,APR),引发患者对治疗安全性的担忧。目前临床多采用非甾体抗炎药对APR进行对症治疗,但该疗法仅能缓解部分患者的症状。现有研究提示N-BP可作用于甲羟戊酸途径中的关键酶并导致异戊烯焦磷酸(isopentenyl pyrophosphate,IPP)积聚,后者引起的γδT细胞激活和炎性因子释放可能与APR有关。广泛应用的降脂药物他汀类化合物或可从该途径上游减少IPP,从而缓解APR。然而现有的临床试验结果均不理想,可能与他汀种类与剂量的选择等因素有关。需要更多高质量的研究确定他汀的作用。

全文